首页 > 最新动态 > 优秀案例 | 中国移动2022—2024年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第一批次)项目
最新动态
优秀案例 | 中国移动2022—2024年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第一批次)项目
2025-02-087


本文为2023年征文活动优秀招标策划研究案例,首发于《招标采购管理》2024年第4期。



作者:李星翰   冯晨   刘绚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供应链管理中心



  推荐语: 

中国移动2022—2024年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第一批次)项目预估采购规模5.586亿Ah,采用份额招标,最终确定10名中标人。本项目中,中国移动通信供应链管理中心及时分析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供需关系变化等因素对产品的影响,考虑到2022年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原材料价格存在较大涨幅,为避免潜在的断供风险,对产品进行价格联动,选取磷酸铁锂和电解液作为价格联动因子,设置最高投标限价,最终最高限价金额将根据开标前一自然月上海有色网磷酸铁锂(低端储能型)和电解液(磷酸铁锂用)平均价进行联动调整。同时为促进供应商提高服务意识,将后评估例行评估成绩的18%设立为供应保障分值,并开展供应商分级管理,采用提高付款比例、优先份额分配等差异化管理措施。通过上述采购创新,本次采购不含税总金额较价格联动后的预估采购金额下降13.18%,有效节约了采购成本,最终中标的10家供应商均为行业内实力较强的供应商。










项目基本情况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主要用于汇聚机房、无线基站、室内分布、OLT、重要ONU等网络节点后备电池的新建及更换。中国移动目前集采的磷酸铁锂电池均为全新电池,不包含梯次利旧电池,也不包含三元锂电池。2023年1月,中国移动发布了2022—2024年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第一批次)项目招标公告,满足期2年。

本期采购采用班车式采购模式,为确保采购规模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经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多次审核,确定本次采购需求量为5.586亿Ah,最终确定10名中标人。




项目前期工作


(一)行业市场分析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技术,具有安全性好、长循环寿命和环保等优点,因此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通信备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信备电领域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在确保通信设施的持续运行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5G网络的部署和通信基站的增加,对备电的需求将继续增长,磷酸铁锂电池所具有的优点使其成为备用电源的理想选择。

(二)最高限价设定

磷酸铁锂电池产品上一期集采时间为2021年7月,受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磷酸铁锂、石墨等原材料价格均有所上涨,具体涨跌情况见表1。

0208表1.png

磷酸铁锂电池主要由正极磷酸铁锂、负极石墨、电解液等原材料组成,其中正极原材料磷酸铁锂和电解液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中成本占比分别约为27%和21%,为该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原材料价格波动起伏将直接影响该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为了保障供应,本期采购引入了价格联动机制,并根据原材料波动情况动态调整最高限价。

(三)技术标准设定

本项目由集团总部业务归口管理部门牵头制定企业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评分标准。考虑到该产品安全性的问题,本期采购技术规范中增加了灭火装置作为该产品的选配件。同时为进一步落实阳光采购相关要求,本项目技术规范等文件均在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进行了公示,征集了使用部门的相关意见,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对技术文件进行了研讨修订,并最终应用于后续招投标环节。




采购方案及结果


(一)招标采购条件、组织形式、方式及范围

本项目为集中招标项目,资金由招标人自筹,采用公开招标、资格后审的方式,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实施。设置最高投标限价,最终最高限价金额根据开标前一自然月上海有色网磷酸铁锂(低端储能型)和电解液(磷酸铁锂用)平均价进行联动调整。本项目全程采用电子招投标形式,电子投标文件通过中国移动电子采购与招投标系统递交。为进一步缩短招标采购用时,本项目采用供应商信息核查方法,供应商积极参与信息核查是评价供应商的一项指标。

(二)标包划分

本次采购不划分标包。最终确定10家厂商中标,中标份额依次为:15.63%,13.54%,12.50%,11.46%,10.42%,9.38%,8.33%,7.29%,6.25%,5.20%。

(三)评标办法

本项目采用综合评估法,详细评审内容包括价格、技术、后评估及综合实力四个部分,具体见表2。

0208表2.png

(四)招标结果分析

本次采购不含税总金额较价格联动后的预估采购金额下降13.18%,有效节约了采购成本。最终中标的10家供应商均为行业内实力较强的供应商。




主要创新点


(一)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管控

为进一步把控产品质量,确保具备电池电芯生产能力的原厂来投标,将生产能力和检测能力设定为资格条件,供应商需要具有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并对设备拥有完全使用权,同时通过远程厂验对供应商现场生产能力进行考察。

(二)设定标前测试标准

本项目采用常态化测试和标前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为保证产品质量可控,在测试阶段即明确要求供应商送测电池产品,投标阶段技术应答电池产品与实际供货电池产品需保持一致。在常规测试开始前需要进行同质化判定,主要判定标准如下。

1.直接判断依据

如送检样品符合以下两点中的任意一点,均判定该送检样品为同质化磷酸铁锂电池。

(1)送检磷酸铁锂电池铭牌信息显示为其他送样厂商品牌。

(2)送检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电池或电芯生产厂商信息显示为其他送样厂商品牌。

2.间接判断依据

如送检样品符合以下标准,判定该送检样品为同质化磷酸铁锂电池。

(1)集成式磷酸铁锂电池组,箱体尺寸、结构、工艺及布局等高度相似或产品编码规则相同。

(2)电芯,产品尺寸、重量等高度相同。

3.由送检样品检测机构出具同质化产品判定结果

通过同质化测试的电池样品可进入测试环节,测试项目主要包括蓄电池组容量标定、1C放电容量、0℃放电容量、55℃及-10℃环境100%DOD循环性能、BMS监控功能测试以及单体电池解剖测试,上述测试项目的测试结果将作为后续招投标环节各厂商技术应答指标的评分依据。

(三)供应保障评分

在本项目招投标环节,将后评估例行评估成绩的18%设立为供应保障分值,方案如下。

供应保障分值包括供货数量评分分值和供货比例评分分值两部分,两项分值各占9分,总计18分。供货数量评分分值是根据上一期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项目中各中标厂商的实际到货量总和进行评分。供货比例评分分值是根据上一期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项目的各中标厂商到货比例(到货比例=厂商实际到货量/厂商中标数量)进行评分。

各厂商实际到货量按照从高到低排名,排名前30%的供应商供货数量评分得9分,其余厂商供货数量评分=(厂商实际到货量/前30%供应商中的最低实际到货量)×9。

各厂商到货比例按照从高到低排名,排名前30%的供应商供货比例评分得9分,其余厂商供货比例评分=(到货比例/前30%供应商中的最低到货比例)×9。

厂商实际到货量是指厂商在上一期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项目中的实际到货量总和(设定相应的统计时间范围)。厂商中标数量是指厂商在上一期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项目的中标数量。厂商实际到货量和厂商中标数量的计量单位为3.2V10000Ah,到货比例计量单位为%。

如涉及上一期未中标但有后评估成绩的厂商,其供应保障的每部分评分选取“已中标厂商得分平均分的90%”和“已中标厂商最低分”的较高者。

(四)价格联动

为了保障产品供应以及维护供需双方的利益,本期采购引入价格联动机制,并选取磷酸铁锂和电解液作为该产品的价格联动因子。磷酸铁锂和电解液的近期市场价格波动情况见图1、图2。

0208图1.png

0208图2.png

(五)开展供应商分级管理

根据《中国移动一级集中采购供应商分级管理规则》,对A/B级供应商采用提高付款比例、优先份额分配等差异化管理措施。




案例示范意义


(一)提高测试效率

磷酸铁锂电池寿命测试周期较长,本次采用常态化测试和标前测试相结合方式进行采购,同时设置了标前测试指标认定规则,有效减少厂商更新测试指标的动力,大幅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风险。

(二)设立供应保障分值

考虑到2022年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原材料价格存在较大涨幅,供应商普遍存在供货困难的情况,为保障招投标期间生产建设任务,促进供应商提高服务意识,在本期项目招投标环节,将后评估例行评估成绩的18%设立为供应保障分值。

(三)引入价格联动机制

受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供需关系影响,该产品上游原材料价格水平存在较大波动,导致该产品一定时期内价格上涨。为避免潜在的断供风险,本期采购对本产品进行价格联动。

(四)引入供应商分级管理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一级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水平,本产品已开展供应商分级管理,根据供应商综合实力、合作规模以及日常履约(绩效评估)等方面的表现分进行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本会《招标采购管理》杂志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招标采购管理》,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