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实务解析 | 民航专业工程招标投标电子化转型模式分析
最新动态
实务解析 | 民航专业工程招标投标电子化转型模式分析
2024-09-2041



本文首发于《招标采购管理》杂志2024年第1期








 

作者:田翼萌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随着国内电子招标投标制度和方式的不断完善,各行业需要加快推进招标投标电子化进程。本文围绕电子招标投标方式,主要分析了民航行业招标投标现状及转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两种民航专业工程招标投标电子化转型的模式,仅供行业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一、全国及民航招标投标现状


目前,国内电子招标投标已出台较多法规,制度相对完善。但由于全国各省市电子招标投标模式不尽相同,普遍成立以本省或地方为核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标投标服务平台。同时,由于不同行业规章制度与监管体系存在差异化,使得部分行业的电子交易平台或监管系统难以对接不同省份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大大制约了部分行业电子化招标进程的推进。

民航行业体量总体而言相比于建筑、市政、电力、公路、水运等行业规模较小,具备特殊行业属性。行政主管部门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及下设七个民航地区管理局组成,民航局及地区管理局对全国民航专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5个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负责组织招标投标活动(北京、西安、广州、上海、乌鲁木齐),组织方式均为现场纸质化开评标的方式。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专家库维护及专家抽取,其下属企业负责派人驻场部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协调开评标相关工作(场地预约、现场监督等)。对于采购人、供应商及第三方招标代理机构而言,须同时履行民航局监督管理及地方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制度规范。


二、民航行业招标投标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纸质化问题明显

招标流程繁琐,时间、人力、财力、物力成本浪费严重依旧是当前纸质化招标投标最突出的问题,再加上各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所执行的管理制度标准不同,使得各地区招标投标流程不尽相同,给采购人、供应商及招标代理机构造成较大困扰,具体问题如下。

1.隔夜评标

目前部分交易中心不具备隔夜评标条件,工程项目不得不转移至允许隔夜评标的交易中心开评标,增加了业主、投标方以及招标代理机构的时间成本和费用。

2.评标方式

部分交易中心允许招标代理机构与专家一同评标,虽然便于招标投标文件的答疑澄清,但也存在相互影响、干扰评标的可能,不利于评标的公平公正。

3.专家费用

目前各地区各代理对专家的评标费依然采用现金或微信转账的形式,可能存在劳务费、市内交通费和餐费等费用未按照《民航专业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和专家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由此引发不同招标代理机构分发金额不一,专家与招标代理机构互相扯皮或专家拖延评标时间等问题。

4.评标结果准确性

对于工程量大、计算复杂的项目,会大大增加专家的评标难度,结果也会出现错误的可能,由此会导致工程纠纷、耽误工期、审计审查等风险。

(二)纸质化向电子化转变矛盾突出

虽然国家推进电子化招标投标时间已较长,但目前尚未存在全国一张网、全国一平台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这主要是由于中央与地方、行业与地方之间存在着市场分割、地方保护、技术规范或制度不完善等缺陷。由于民航行业招标投标向电子化转变,与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要矛盾体现为以下4个方面。

1.数据接口不匹配

目前民航招标投标系统与地区交易服务中心数据接口不匹配,其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共享,使得各环节需要民航系统与地方系统重复操作,无法做到招标投标全流程一体化。

2.专家库资源不匹配

目前民航专业项目专家抽取主要依靠民航质监站抽取推送至各地区交易中心,而地方大多数项目电子化开评标主要以地方交易中心系统自动抽取完成,民航向电子化转型则需要考虑专家抽取、优化流程等问题。

3.地区与地区、地区与行业之间招标投标流程不统一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地区招标备案流程、文件制作软件、评标软件系统不一致,不同地区开评标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甚至是专家均需要足够的时间学习软件工具和手册,造成操作流程复杂,行业招标信息整合不便,给各方带来困扰。

4.民航行业与各地区交易中心协调复杂

此问题也成为行业与地方统一的关键问题,要想解决还需从全国范围平台一体化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制度规范、运用先进技术手段,需要一定时间才可以解决,短期内较难实现。


三、民航招标投标电子化转型方式分析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三大平台分别为: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及行政监督平台。民航希望实现行业全流程电子化转型,需要对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组织架构及运行主体进行分析。从国内市场来看,三大平台由于功能和定位不同,对应管理运营方式也不同。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主要以政府为主体建设运营;行政监督平台则主要以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实施监督管理。电子交易平台的运营主体可由地方政府、中央/国企及第三方建设运营,呈现出了市场化与多元化趋势。

以部分省市为例,湖北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是湖北省政务管理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大数据中心,电子交易平台是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宁夏的则分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北京的则是三个平台均为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个省市的公共服务平台与行政监督平台的运行主体均为地方政府,而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方有所不同:湖北和宁夏均由第三方企业建设运营,北京则由交易中心自身建设运营。

针对民航行业分析如下:民航行业投标电子化转型过程中,坚持以国家、行业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为准则,同时要尽量做到现有资源利用最大化,资源变动最小化。

公共服务平台作为社会服务的信息平台,具备信息透明、资源共享的公益属性,但依据《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第四十三条,其主要以设区的市级以上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建立,因此以民航行业为主导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可能性较小;行政监督平台作为监督监察的线上工具,负责完成招标投标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实时线上监管,具有安全性与权威性,宜采用民航局及地区管理局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电子交易平台作为电子招标投标全部交易过程,具备集约、创新、高效、专业等属性,可以尝试与招标投标经验丰富、技术开发成熟的第三方企业寻求合作模式,运用先进技术、合理化手段共同建设运营全流程民航电子交易平台,进而实现互利共赢。

(一)电子化模式一

以民航局或民航局直属事业单位为主导,尝试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建立民航电子交易平台。该模式由于缺乏行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体,只可采取对接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模式,此方式必将与各地方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进行协调沟通,解决数据对接、专家库抽取、场地预约等技术问题。现实中为采购人、供应商(亦可不见面)及第三方招标代理机构共同奔赴地方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利用民航电子交易平台线上开评标。

(二)电子化模式二

以民航局或民航局直属事业单位作为主导,成立以行业为中心的工程交易中心。同时可选择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开发行业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系统。该模式下利用交易中心实体将评标区划分主评标区、隔夜评标区、异地评标区三种区域,自主实现招标投标备案、场地预约、专家抽取、线上开评标等主要流程。现实中只需第三方招标代理机构与专家奔赴民航工程交易中心,利用民航电子交易平台线上开评标,对于异地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大小可以自主选择。既可奔赴民航工程交易中心,也可去往距离自己较近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异地评标,民航工程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民航驻场人员共同协调各地区专家开展异地评标工作。

对比两种模式可以看出:模式一可实现线上电子招标投标主要流程,总体资源利用率较高,成本和建设周期较小,如能解决与地方交易中心技术对接问题,可快速实现电子化转型。缺点为现实中行业与地区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做到充分沟通,统一制度,从而解决操作流程与技术问题。同时,因未形成行业招标投标全流程闭环管理,可能依旧出现交易中心本身存在的问题。模式二基本可以实现线上电子招标投标全流程闭环管理,做到行业内部规范化、统一化、智能化,系统运营维护更新升级便利,文件费用成本、代理费用成本、评标费用成本等大幅降低。缺点为需综合考虑由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评标向单一地区开评标转移存在的问题和阻碍,以及交易中心建设、人员配置、运营方式及成本等问题。


四、展望


为了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开评标的创新与高效,在实现电子化模式转型的基础上,需要不断迭代更新交易平台,可尝试将BIM、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入民航电子系统,深入分析、挖掘与民航工程交易有关的各类数据,做到工程可视化评标、大数据智能监管、数据分析利用等。该方式将做到民航专业工程招标投标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运行,真正实现民航电子化招标投标系统数字化转型。

★本会《招标采购管理》杂志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招标采购管理》,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END


扫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