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招标采购管理》杂志2023年第12期
作者:
刘畅、刘玉州,中化商务有限公司;景晓路,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编者按:
借助数字化方法和理论能够更高效地开展招标投标管理工作,提升招标代理服务质量。本文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介绍招标代理机构数字化质量管理过程,分析当前招标投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数字化平台应用下的招采人员质量评级制度,以推动招标采购规范化管理。
目前大部分招标代理机构只重视招标文件制作的质量,忽视整体流程的质量控制,质量审核常常出现“盲审”“形式化审核”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招标采购质量管理过程缺少数据支撑和科学统计,也缺少对质量问题的持续性检查、改进和优化手段,不合格的质量控制管理为后续项目的抽查、检查和审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招标代理机构迫切需要借助数字化的方法和理论来提高代理服务质量,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招标代理机构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分析
(一)构建全面数字化质量控制体系
实施全面数字化质量管理,首先要解决数据支撑和科学统计问题,招标代理机构应构建全面数字化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以招标采购质量为核心,平台数字化能力为辅助,将全员的业务执行数据与质量管理指标挂钩,形成全过程数字资产,在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后,构建关键质量指标,以此引导全员完成质量控制任务和目标,实质性地提高质量管理效率,降低质量管理成本。
(二)数字化质量管理过程
构建一个完善的招标采购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应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数字化质量控制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避免再次发生,不断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主要依赖于招标代理机构所应具有的法律法规解读能力、规范的招标文件模板编辑和应用能力、历史经验的汇编及学习能力。其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是招标采购知识成果非常分散,成果的积累和应用难以形成规模,无法将这些成果合理地推送分发至需要的招采人员手中形成合力,创造最大化价值。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能够帮助招标代理机构自动汇总分析招采人员在平时项目执行中所形成的质量问题和质量指标数据,并推荐相关的经验案例,方便招标人员不断学习改进以提升业务能力,提高招采效率与质量,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频率。
2.事中控制
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贯穿事中质量控制全过程,能够将采购人、项目经理、审核人员、风控人员、辅助人员多种角色元素聚合到一起,全程对质量控制进行数字监督。系统可以记录各层级角色审批未通过原因,对未通过审批的原因进行分类并进行关键节点数理统计,对质量问题数据的集中位置、分散程度、分布规律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将数据统计结果以简洁易懂的数据指标形式发送至各个管理层级,以便各质量控制节点根据数据指标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改进。在此过程中,招标代理机构要特别注意在关键节点强化检查控制,做好质量审核工作。
3.事后控制
在招标采购活动结束后、项目资料归档前,应对项目质量进行体系复审,对招标全过程进行质量复盘。
(1)体系复审。在项目人员完成项目归档前,质量复审人员需要对归档项目进行全局检查,检查并记录过程及文档中是否有流程审查中未发现的质量问题,统计问题发生的频率和频次;对于已发生的质量问题,研判问题发生的原因与背景,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方案,并将相关问题与方案隐去身份信息后上传至平台中,供未来业务员参考借鉴,预防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2)奖惩体系。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复盘会,对重点质量问题进行复盘和总结,并对质量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于项目质量数据指标完成较好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以鼓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提升招标质量。对于项目质量数据指标完成较差的人员,降低项目执行量,加强业务培训,分析每一个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进行改进,直至业务水平达标。
4.质量控制的难点
质量控制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持续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二是如何降低成本,将数字化应用贯穿管理全过程。一方面,持续性地进行质量控制,需要自上而下提高认识,对质量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只有持续投入人力成本,才能让质量管控效果得到显现。而目前招标代理机构人员工作量饱和,很难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成本,审查环节易因工作量问题沦为“形式审查”,不能达到通过审核改进质量的目标。另一方面,通常招标代理机构的系统平台以业务流转为主,没有为质量管理单独建立相应的模块和流程,也没有收集相关数据的模块。而对于招标代理机构巨大的项目执行量来说,如果质量管理控制只靠人工,将十分耗时且成本巨大,很难持续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
针对以上两个难点,在招标代理机构普遍不可能在专职质量管理岗位上无限制投入资金、人员和时间成本的现状下,可以引入招采人员质量评级制度,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和管理制度来平衡成本投入与成果产出。
(三)构建数字化应用平台下的招采人员质量评级制度
招标代理机构应对招标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重点、分层次对不同等级人员进行质量层级审查,通过对数据指标进行分层抽查,设置质量评分指标,对招采人员质量水平进行评级,对于质量评级高且技术水平良好的人员减少抽查甚至进行免检,对于质量评级低且经常出错的人员则加大抽查力度,对质量极端低下人员则可采取事事均抽查的方式,杜绝质量问题的持续发生。同时根据评级结果,对不同层级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质量评级应每季度进行一次评级调整,进行动态评级管理(见表1)。
为保证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还需要将业务人员的业务分配量、奖惩体系与其质量评级挂钩,对于质量评级等于或低于D级的业务人员,降低其业务执行量、业务审批提级审批,加大项目抽查力度、检查力度和培训力度,提高从业能力,通过质量培训和考核,其评级提高后方可提升其业务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招采人员质量评级制度,数字化应用平台需要具备以下两种能力。
1.全过程控制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构建招采人员质量评级制度要求招标代理机构有全过程控制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能够将各层级的审批退回原因进行细分和记录,并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指标计算。质量管理人员针对不同评级人员按照相应的抽查比例对已执行项目进行抽查,将结果录入数据平台,平台全面分类汇总其质量问题的明细项,形成质量问题的帕累托图,供质量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帮助业务人员进行分析和改进。招采人员质量评级制度能极大降低质量抽查人员的工作量,提升质量检查效率,改变原来按比例随机抽取检查项目的方式,加大评级结果低的人员项目抽查力度,提高质量问题的检出率。此外,质量管理人员还应根据历史质量数据指标分季度对所有人员进行质量再评级,进入新一轮周期的质量检查控制。如此反复,督促全员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频率。
2.全员参与质量审查控制能力
招采人员质量评级制度应做到全员参与质量控制过程。招标代理机构除正常的审批流程外还应进行四层审查控制,包括A角自查、B角互审、招标人审查和质量人员抽查。其中,招标人审查,AB角互审和正常的审批流程为必审制度,质量管理人员则根据招采人员质量评级进行抽查。各层级人员按照管理规定的质量审查表内容进行审查(见表2),各层级的审查侧重点各不相同,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质量问题审查,并将查处出来的质量问题积累形成数字平台资产,为质量控制建立多道防火墙,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目前招标代理机构中的业务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比例通常为几十比一,甚至没有专职管理人员,而项目的抽检工作量占据了项目60%以上的工作量,可以说抽检工作效率的提升是招标代理机构质量管理提升的关键瓶颈,因此质量评级能够切实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保证业务质量的持续优化,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是目前招标代理机构质量管理效率提升的最优解。
二、总结
本文提出的招采人员质量评级制度,是对招标代理机构数字化平台下质量管理的一次应用探索,根据笔者所在公司的实践,该制度能够在有限的资金、人员和时间成本投入下,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需要强调的是,提高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本文提出的招采人员质量评级制度外,还有诸如招标文件构成元素标准化构件模块的使用、招标质量控制小组的组建和活动的执行等方法,都能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招标代理机构应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模式,平衡成本投入和质量成果产出的比例,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品牌竞争力,增进招标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会《招标采购管理》杂志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招标采购管理》,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