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招标采购管理》2023年第12期。
作者:魏阿曼 叶鲁俊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通信运营企业小额采购中经常会遇到单笔预算金额低、判定标准难、供应商寻源不足、采购人员创新意识差等情形,存在采购流程合规性及廉洁风险等问题。本文结合企业实践,提出通过制定小额采购规章制度,明确判定标准和服务支撑路径,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和合理管控。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采购制度的不断完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大部分采购项目已纳入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的范围内,但是国有企业仍然存在部分小额采购项目无规范化的制度和流程等问题。以通信行业为例,为平衡流程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做好采购工作的同时更好支撑一线市场发展,需要对多而杂的小额采购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高效支撑一线市场发展,并在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腐败行为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二
采购模式现状
1.现行采购模式
以某省移动公司为例,现阶段执行“集团—省公司—市公司”分层分级的采购模式。该模式既能发挥集采规模效益、提高集采效率、降低签约成本,也明确了各层级的采购权限分工界面。
一级集中采购(以下简称一采):由集团总部统一组织采购活动,集团各单位执行采购结果。一采目录多为通用性较强、需求量较大、采购频次较高的标准化设备和产品。
二级集中采购(以下简称二采):由省公司采购部统一组织采购活动,全省及分公司执行采购结果。二采目录多为除一采外的省内组织的最小集服务和产品。
非集中采购:由分公司组织实施的采购,其中包含小额采购。
2.小额采购模式
仍以某省移动公司为例,小额采购指预算(预估)金额为10万元以下(含)、需要签订合同的采购,以及一部分不签订合同的简易采购(多为3万元以下)。目前,小额采购多为各市分公司执行,每年200余个。经过广泛的调研分析,小额采购特点鲜明、种类多、金额小,因缺少制度参考和标准化的执行流程,无法按品类细化目标价格模型,导致因一线市场需求急而未签合同等情况时常发生。如何在采购或最终签订合同前细化小额采购的流程,为需求、采购、结算等提供执行的依据,并平衡好管控和服务支撑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有企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
小额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小额采购的标准判定难
针对大额的公开招标、比选方式采购项目,判定标准可参考《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等文件,但是对于小额采购,国家没有统一明确的文件规定,各单位执行时标准不一,再加上一线人员更换频繁、零星需求无规律可以遵循,在采购实施中往往只知局部而没有整体统筹观念,不能熟练掌握小额采购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例如某市分公司采购某产品,有的2万元直接报账,有的2万元则要签订合同,需求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缺少明确的小额采购判定标准和制度流程,无形中增加了采购风险。
2.常规采购流程难以满足紧急性需求
对于紧急性的小额需求,如果为了公开、公平都采用公开采购方式,会造成小额采购灵活便捷性低、采购部门响应速度慢、供货到货不及时、无法满足紧急产品需求等情况,迫切需要采购部门降低工作复杂度,提高业务需求部门的满意度。
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小额采购的响应及时性更加凸显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如何保证在敏捷、快速且符合采购流程的前提下,为一线做好服务支撑,是采购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
3.供应商寻源不足,价格竞争不充分
由于小额采购需求存在个性化、金额小、种类杂等特点,未能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效应,供应商参与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同时,不同供应商生产的产品差异较大且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市场指导价对比参考,易引起质劣价高的情况或低价入围导致后期执行时甲方的权利义务难以得到保证的情形。
4.风险管控能力差,容易滋生腐败
要保证小额采购的灵活性,势必会伴随风险性问题。例如预算小于10万元的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因金额小,不属于合法合规易查范围,加之小额采购往往对供应商资质要求不高,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可能存在相互串通、恶意抬高价格的现象,如果监管不到位,供应商与采购人员之间很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四
对小额采购管理的对策建议
过去采购部门主要执行业务部门委托的采购任务,至于企业内部的采购需求怎样产生、是否正确,通常认为与自己无关。而现在的采购部门需要兼顾需求管理,通过增进对公司各部门业务流程的了解,在理顺企业内部需求的同时,还要帮助解决采购层面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近年企业小额采购的实践和经验,从五个方面探讨相应建议。
1.制定小额采购管理制度,明确判定标准
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是保证业务操作流程规范的关键,并为小额采购提供合理的判定标准。针对通信运营商,需要细化制定小额采购管理办法:首先,要在制度办法中明确采购事项和非采购事项的范围(见图1)、金额上限、是否签订书面合同、是否涉及后续权利义务;其次,要明确实施流程,包括需求提交、小额采购方式的选择、专家成员组成及抽取方法、需求报账流程;再次,要联合财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采购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监督,保障预算执行的及时和有效;最后,要加强与现行制度的有机衔接,确保小额采购工作符合规章制度要求。同时,省市采购部门要强化工作衔接,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及时向需求部门宣贯小额采购制度及流程,使其切实掌握小额采购的实施要求。
2.柔性支撑,创新小额采购下的简易采购
为一线人员减负是全公司的共同目标,各条线都应优化和简化小额及简易采购流程(见图2),“应审必审”“应简必简”,将一线人员从重复审批及非必要的流程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高必要环节的落实质量。
小额采购中不是所有的费用支出都属于采购事项,采购部门要重点对非采购事项进行判定,向需求部门提供“明白纸”,提高需求提交的效率;明确紧急项目具体操作路径,及时应对因疫情、汛情封城等特殊情形导致的物流通道受阻,启用报账的绿色通道流程。
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大报账费用的通报力度,如口罩等应急物资的库存,应计算可用天数预警值。在营业厅、客户经理、网格等消耗量较大的区域,定期通报精细管理,避免盲目采购或买而不用的情况发生。
3.建立价格共享机制,引入价廉质优的供应商
结合业务特点、产品条线划分政企市场类、综合类、网络类、其他支撑类产品,采购人员按照不同条线需求的特点,分别建立小额采购台账并形成价格库,全企业可以共享供应商、价格等信息,实现价格的有效对比,扩大供应商寻源范围。
针对小额采购,更需要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广泛、公开发布信息寻源。同时,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机制,对优秀供应商给予激励并推荐至外省兄弟单位。
4. 提高需求及采购人员专业化水平
面向需求部门制定小额采购流程指导手册,召开月度答疑沟通会,通过已发生的案例,以点带面帮助一线人员准确区分小额采购类型,减少重复研究;协同财务部门及各业务部门建立答疑群,将采购分为紧急、一般、特殊三种场景,对特点鲜明的需求加强关注,快速复制推广,避免走弯路,帮助一线人员高效解决问题。
对于采购部门人员来说,仍需扩展和强化采购专业知识,通过参加国际认证的CIPS、EAP等考试,解决思维惯性,改变“一根筋”似的“降价”思维;提高积极主动的沟通能力,强化服务客户的心态,让企业管理层和各部门切实感觉到采购部“选得好”“买得对”。
5.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小额采购
自2015年采购管理对标评估活动开展以来,电商化采购发展迅猛,其在通信运营商中的应用已近8年。目前,98家央企中已有70家建立或使用了电子化采购平台,成为连接内部单位和外部供应商的重要信息桥梁。
目前,电商平台支持标准化较强产品的电商化采购,将金额低、种类杂、一线需求集中的五类常规行政用品如办公文具、普通电器、数码产品、耗材配件、劳保用品上线专区。明确小额项目采购前通过电商平台择优筛选,做好需求管控,本着充分竞争的原则,综合考虑产品特点、价格、服务等因素,缩短供应渠道,提升采购效率。由于依托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突出正品行货品质服务的优势,用公开信息最优价格保障公司权益,以产品可视化的方式联通供需双方,可以实时了解各单位的采购下单到货全流程,以电商化管理创新进一步降低公司管理成本(见图3)。
五
结语
由于国家对小额采购没有具体的规定,实践中通常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与招标项目相比,小额采购要避免化整为零的拆分、对小金额采购项目不重视等情形。
在后续的工作中,建议应重点关注并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需要结合法规条例不断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优化和更新小额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拓展思路,提高创新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小额采购合同执行监控,并探索与电商合作的模式,扩大供应商寻源范围和价格全程监管,不断优化小额采购模式,为支撑一线保驾护航。未来,小额采购的管控与支撑仍是重点,只有抓关键环节、分解动作,持续优化各个模块,才能实现采购管理的长远目标。
★本会《招标采购管理》杂志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招标采购管理》,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